冬候鸟归来!筼筜湖这份观鸟指南请收好
堤脚红树林区常见丝光椋鸟、白胸苦恶鸟等隐蔽性湿地鸟类;而堤顶及树冠层,则活跃着灰喜鹊、棕背伯劳、喜鹊等林鸟,偶有白鹭、夜鹭穿行其间,构成“水禽—涉禽—林鸟”三重生态景观。这些公园环筼筜湖错落分布,构成湖区外围…
堤脚红树林区常见丝光椋鸟、白胸苦恶鸟等隐蔽性湿地鸟类;而堤顶及树冠层,则活跃着灰喜鹊、棕背伯劳、喜鹊等林鸟,偶有白鹭、夜鹭穿行其间,构成“水禽—涉禽—林鸟”三重生态景观。这些公园环筼筜湖错落分布,构成湖区外围…
世界候鸟日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,当时美洲国家发起了“国际候鸟日”,旨在通过教育、文化等活动提升公众对候鸟保护的关注。2006年,《保护非洲-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》(AEWA)与联合国《保护野生动物迁徙公约》(CMS)携手发起第一个“世界候鸟日”,定
夏去秋来气温下降,城市副中心北运河甘棠闸附近的浅滩上,白鹭相继起飞向南迁徙,最后离开的一只还不忘再吃条鱼填饱肚子,这些离开北京的鹭群中,不少是今年夏天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亚成鸟。与此同时,一群鸳鸯在不远处的绿心公园内集结,也将开启南下迁徙的旅程。这群鸳鸯中,也有许